青春伤痛文学鼻祖,这部周冬雨和马思纯的《七月与安生》让人深思

文丨青琰纪史

编辑丨青琰纪史

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一度被观众误以为又是一部套路化的国产青春片,并不被看好。青春题材被商业化电影过度消费,国产青春片陷入跟风创作、热钱投资、IP过度开发的怪圈。有影评人点评说:“就算猜不到开头,猜不到结局,但照样猜得出过程。”

有别于一般青春片的情感表达方式

《七月与安生》上映后,实现口碑、票房逆袭。与原著相比,电影具有更深的人文底蕴和更高的文化精神层次,成为近年来唯一的口碑远超原著的IP电影,一举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,同时获得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等七项提名。

虽然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也包含国产青春片一贯的恶俗元素。影片摒弃了小说略显矫情的叙事风格,跳出小说套路化的故事情节,保留了原本的故事框架、人物关系和角色精髓

影片丰富了情节和细节,改变了人物的性格及结局,创作出全新的故事,使角色更加丰满,使故事更加鲜活。更难得的是,影片人物在强大的外在道德抑或内在心理压力之下,依然保持了克制、持守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基于此,电影呈现出比原著更大的格局,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,反映了“女性成长的新境界”。

克制:艰难的选择

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观念崇尚乐而不淫、哀而不伤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以含蓄为美,简而言之,就是克制隐忍,发乎情止乎礼。

当前,受西方思想的影响,年轻一代过分追求自由、解放,投射到国产青春片中表现为:人物在追求自由与个性的人生路上我行我素、肆无忌惮、不计后果;故事情节包含三角恋、劈腿、怀孕、堕胎等恶俗元素。

人物缺失“仁义礼智信”“修身克己”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等传统文化精神,对欲望的克制力不强,不能保持平常心,不能进行人伦道德规范方面的反省。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金山曾说,关于表演,有两点最重要,一个是动作,另一个是克制。

目前,在青春电影中常见的问题是:尽管动作积极,然而克制不够。在情感表达上缺乏一种内在的克制力,过于直接,人物因缺乏对苦难的承受、隐忍,而很难表现出意在言外的美感。只有在情感表达上有所克制,才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和共鸣。

作家安妮宝贝说:“感情本身是没有错的,但是你得知道盛放感情的容器的界限。”社会人没有绝对的自由,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则内追求自由。

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表面上讲述的是一段三角恋,其实男性性格模糊,只是女性成长中的一个关乎青春的符号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道具。影片弱化了男性的存在价值和三角恋的戏剧张力。

影片在情感的处理与表达上呈现了国产青春片稀缺的克制和隐忍。影片着重表现两个女生在面对“情变”时微妙的心理变化。

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讲述了现代女性为爱情留守、为世界出走的故事。她们在所经历的关于友情、爱情、成长、生存等的一系列考验中表现出极强的克制力,未让任何一种情感走向极端。

影片避免了剧情的大起大落、情感的张扬激烈以及语言的夸张煽情,将无奈、伤痛之情演绎得非常到位,将女性心底的深幽隐微之情刻画得非常细腻。有三处情节充分体现了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克制、隐忍的艺术风格。

第一处是七月、安生及家明相约到郊外山上的古庙许愿的桥段。在半道上,七月声称体力不支,让安生和家明先上山。七月曾告诉家明,踩住一个人的影子,他(她)就永远不会离开,因此在去往古庙的路上,家明试着去踩安生的影子。

此时七月有所察觉。这种少男少女的微妙情思在镜头下显得自然、可爱。在古庙中,安生长久端详家明的随身之物———观音玉坠,家明试图亲吻安生,而此时七月正躲在暗处看得真真切切却不发声。

安生故意躲开喜欢的男生。七月神色痛苦而复杂却默不作声,始终克制、隐忍,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自然而然地走进古庙,与他们有说有笑。安生适时地躲闪。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影片克制、隐忍的情感表达方,可谓发乎情止乎礼,有含蓄之美。太过直白则美感荡然无存。

第二处是安生在火车上与七月道别的桥段。安生为避免对七月的伤害,选择离开。找的理由是,在这个地方待腻了,要去找那个在酒吧里追过她的吉他手。安生在火车上与七月道别。

安生拉着七月的手不忍松开。在影片的特写镜头下,七月试探着问:“你爱他吗?”安生避重就轻地答:“他挺合适的。”当火车缓缓开动,安生大喊:“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来,我就留下来。”此时,镜头对准了安生探出车窗的衣领中滑落出来的观音玉坠,那是家明的随身之物。

七月猛然发现后,下意识停下送行的脚步。在特写镜头下,七月泪眼滂沱,委屈,失望,痛苦,却依然什么都没有说。影片通过七月的动作、眼神及神态充分演绎她的内心世界,表现了青春期女性面对爱情与友情双重背叛时的复杂情感,给了观众较多思考空间。

第三处是七月与安生在北京家明家激烈争吵的桥段。安生和七月到上海游玩时发生的一系列戏剧冲突,其实是她们在价值观、金钱观上的冲突。一对知己间隔几年不见,已不再心心相印。

影片很快呈现了高潮:七月从上海到北京找家明,在家门口,看到家明扶着醉醺醺的安生回来,压抑着内心的愤怒让家明开门,以看似平静的语调对家明说在门口等着。此处对情感的压抑与克制,比较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。

在浴室内七月愤怒的情感得到宣泄。两个女生即使有了剧烈的言语争吵,不断通过语言来伤害彼此,也依然保持一定的克制和冷静,始终没有发生肢体冲突。七月临走时,以较为克制、冷静的语调,丢给家明一句话:“一个月的时间,回家结婚。”

家明最终选择回家与七月结婚。结婚典礼前夜,七月让家明主动逃婚,只有这样她才能名正言顺地出走。影片并不一味地克制,而将冲突与克制的关系处理得合情合情。影片通过凸显冲突中的克制,使人物形象真实、鲜活,使青春期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得到完美诠释。

影片塑造了七月与安生这“一对咫尺天涯的双生花”,“两者互为镜像,既是两个独立个体,同时又隶属女性灵魂的两面”。她们视彼此为人生灵魂伴侣,当面对外在的挑战时,能够克制地表达情感,互相隐忍、宽容。

持守:灵魂的归宿

在情感表达上的克制,使得电影具有一种微妙的美感。七月与安生,外在可克制,内心有持守,始终不逾越做人的本分。正如电影的外文名“Soulmate”所示,她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。“我恨过你,可是我只有你。”七月与安生熟稔得如同一个躯体里的两个灵魂。

七月与安生视彼此为知己、灵魂伴侣,即使曾经做过短暂的“敌人”,也能相互谅解。安生爱而只能“让”,七月爱而终究选择“放”,显示她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所不同。这是由家庭背景、个性等的不同造成的。

当安生对家明有了内心的悸动时,为了避免对七月的伤害,她选择“让”,就像年少时“让”七月吃包子馅,自己吃包子皮一样,宁可去漂泊天涯而不想伤害七月。她虽然有很强的生存能力,但是最终还是觉得很累,想回七月的“家”。

安生通过明信片向七月倾诉她内心的情感变化。七月像她灵魂的另一面:渴望安定。七月是她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,因此她在每一张明信片上写下的文字都像是与内心的“家”的对话。与其说安生是想回家,不如说是向往安定而温暖的生活。

安生从小缺失父母的爱和温暖,渴望“安生”却没有“安生”的家庭基础,七月及其父母能够给她来自家的爱和温暖。

在人来人往的机场、火车站,安生觉得自己再也走不动了。安生在最后一张明信片上对七月说:“我现在很累,我可以回家了吗?可以让我回来吗?”在这段感情当中,看似虚张声势的安生其实是渴望爱和温暖的情感上的弱者。

七月发现安生与家明有着不为人知的、隐秘感情时,选择克制与隐忍,依然与安生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,与家明保持恋人关系。在安生漂泊累了想要回家时,在安生与家明的不为人知的、不合道义的隐秘感情未暴露在阳光下时,七月完全不计前嫌,选择接纳安生,给安生爱和温暖。

两人甚至一起去上海旅行,好像又回到了年少时的快乐时光。七月选择克制与隐忍,承受来自爱情、友情的强大压力,不计前嫌接受安生,实际上是接受自己灵魂的另一面。

七月最终选择“放下”与家明的感情,走上安生在明信片上提及的旅途,并且在临产时回到灵魂伴侣———安生身边。七月外表乖巧懂事,按照既定的人生规划,上重点高中、重点大学,寻求安稳的工作,和心爱的人结婚生子,其实骨子里桀骜不驯,潜藏着叛逆。

小时候为了逃避军训调皮捣蛋想要砸报警器的是安生,最后助力一击的是七月。七月羡慕安生漂泊天涯、四海为家的自由和洒脱,将安生当作人生知己。七月在一个讲究“安生”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,始终压抑着真实的感受。

经历友情与爱情的坎坷后,她意识到爱是不能强求的,最终顺从内心的选择,找寻真实的自己,使心灵回归。七月重走了安生的漂泊路,在安生在明信片上所提及的所有地方体验了漂泊中的生活,最终真正理解了安生的艰难和对家的渴望。

七月妈妈说:“女孩子,不管走哪条路都是会辛苦的。但有时候,辛苦一点也不是坏事。”挺着大肚子的七月既没有回家也没有找家明,而是重新回到安生身边,这是对知己之情的持守。在七月生孩子大出血去世后,安生收养了七月的孩子———童童,视如己出,这也是对知己之情的持守。

结语

基于彼此对情感的克制与持守,影片中的七月与安生如同一个人心中的两个自我,面对强大的压力,进行对抗与和解,让观众获得强烈的代入感。具有独特情感表达特色的青春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,所呈现的一切过往都像是你和我曾经走过的岁月。

参考文献:

[1]陈文远.《七月与安生》:女性成长的新境界[J].当代电影,2016.

[2]杨林玉镜像与自我建构——《七月与安生》叙事解读[J].电影新作,2016.

青春伤痛文学鼻祖,这部周冬雨和马思纯的《七月与安生》让人深思
  • 揭秘台湾歌星卓依婷被误会死亡16年原因

  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位十分出名的翻唱歌星卓依婷,她不仅歌声甜美,而且翻唱歌水平极高,有些歌曲比原唱还唱得好,她是翻唱之王,她翻唱过邓丽君、蔡琴、叶倩文、周华健、伍佰、任贤齐等,歌迷遍布老中青五代人之中。揭秘台湾歌星卓依婷被误会死亡16年原因

  • 3年了,央视没让我们失望,宋轶这部谍战大剧,拍得太刺激

   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,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,请联系删除。娱评大赏:重新定义国产谍战剧哪种类型的国产剧,让观众又喜又怨?毫无疑问,谍战剧就是其中之一。曾经,谍战剧不仅是国产剧的收视保障,更是一3年了,央视没让我们失望,宋轶这部谍战大剧,拍得太刺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