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,陈凯歌怒斥网友无耻,原来是一个“馒头”引发的一场闹剧
2006年,国际知名导演陈凯歌面对采访时厉声说道:
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!
这句话说完,瞬间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,成为了当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,引发了各方面的讨论。
而陈凯歌话语中指的“无耻”之人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,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影视爱好者。
他的名字叫胡戈,这里没有错别字,他名字里的戈是戈壁的“戈”,而非胡歌的“歌”。
同音不同义还差点让刚凭借《仙剑奇侠传》的胡歌无辜躺枪。
为何一个小人物能让在国内外获得过无数大奖的陈凯歌如此气愤。
事情还要从一部网络恶搞视频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说起。
而正如这个视频的名字一样,胡戈制作的这个“馒头”还真就在2006年的娱乐圈引发了一场闹剧。
01
2005年,陈凯歌导演耗费数年心血,投资数亿元,自编自导拍摄了一部史诗级的玄幻电影《无极》。
这部电影除了邀请了国内一线演员谢霆锋、张柏芝、刘烨、陈红等人参演之外,还请来了风头正劲的韩国演员张东健和日本演员真田广之。
中日韩三国演员悉数登场,阵容可谓是空前强大。
电影还没上映,陈凯歌带着剧组的明星大咖到处宣传,海报贴满了全国的各大城市,各路媒体也纷纷造势,倾力宣传。
陈凯歌可谓是信心十足,对这部影片寄予了厚望,不仅想在国内掀起观影狂潮,还想着打开国际市场,再夺奥斯卡小金人,势必要超过他此前拍摄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在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下,电影上映后,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连续打破了中国电影首日票房纪录,单日票房纪录,点映票房纪录等多项纪录。
众多专业影评人士也给予了电影很高的评价,认为《无极》是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,不仅具有寓意深刻的东方元素,还兼具好莱坞大片的魔幻色彩。
02
看到电影如此火爆,武汉小伙胡戈在电影上映三天后,冒着12月刺骨的寒风,忍痛花了5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。
但他在影院里用了116分钟的时间,看完了整部电影后,胡戈除了感受到电影的画面制作精良之外,影片故事情节让他觉得实在是有些简单可笑,他愣是没看懂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,
回到家之后,胡戈感觉自己花高价买的电影票,看了一场故弄玄虚的电影很不值。
毕竟50元够他买20桶泡面,过上大半个月悠闲自在的生活了。
于是乎,他就在某论坛写了一段简单的影评:
作为导演的陈凯歌是优秀的,作为编剧的陈凯歌是不合格的。
因为论坛影响力不大,加上胡戈人微言轻,这样的吐槽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,只是让他抒发了一些情绪。
但在发完这则消息后,胡戈觉得还不解气,于是他就想着做一个视频再损一下《无极》。
作为从小到大就喜欢音乐和影视的胡戈来说,他做视频的技术虽然比不上专业导演,但还是略懂一些皮毛的,平时就喜欢做一些搞笑的内容自娱自乐。
于是他花了10天的时间,借用了电影《无极》中的镜头,并结合了央视某法治栏目和上海马戏城的表演视频,制作了一个时长约20分钟的搞笑视频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。
视频通过一个馒头,假装正经的讲述了另一个复仇故事,穿插了众多搞笑镜头,加上无厘头的旁白和配音,借此暗讽电影《无极》的故事情节。
这个视频放在现在看来,其实制作的并不算好,画面虽然引用了很多电影中的镜头,但相对电影来说却十分粗糙,或许是因为他无法在网上下载到高清正版的电影。
视频制作完成后,胡戈将视频发给了自己的几个朋友,并且发布到了一个技术类的论坛。
起初播放量并不高,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,胡戈吐槽完了,心里痛快了,也没把这个视频当回事。
03
谁知在2006年初,有网友将这段视频下载后,传到了某视频网站,新奇的搞笑风格很快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,很快就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传播开来。
在这些网友中,很多是看了电影《无极》以后也感觉到迷惑,心里产生了共鸣,所以边看边笑边吐槽。
也有一些网友纯粹是看了标题后,好奇一个馒头是怎么引发的血案,被这种另类的题材所吸引,一窝蜂似的凑热闹。
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,有一种没看过这个视频就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趋势。
导演陈凯歌自然也在网络上听说了这件事,他在观看了视频之后,大为恼火。
要知道他拍的电影可是耗费了几年心血亲自编剧,投入了上亿元的制作资金,请了多位明星大咖,剧组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拍摄,后期也经过了精良的剪辑和美化,才得以上映,成本相当巨大。
然而胡戈这位小伙子竟然自己一个人,仅用了10天时间完成的一个视频,点击量和影响力几乎超越了电影《无极》本身。
这可让陈大导演情以何堪,要知道他可是把这部电影当自己“孩子”对待的。
当初在《无极》宣传期间,刚刚出道的主持人柳岩就曾经问过陈凯歌一个问题:
如果说电影上映后,结果不如预期的话,会不会伤到您的自尊。
柳岩这个问题虽然稍有些尖锐,但还是比较中肯的。
然而陈凯歌听后,马上就不高兴了,斥责柳岩问的话题不友好,气氛十分紧张,最后在陈凯歌爱人陈红的干预下,被迫终止了采访。
事后柳岩虽然公开道歉了,但陈凯歌依旧不依不饶,在电影首映礼上直言:
柳岩问的问题,犹如是参加孩子的满月礼,然后问孩子夭折了,会怎么样。
话说陈凯歌这位大导演竟然没有一点怜香惜玉之心,让刚刚出道的大美女就这样栽了个大跟头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陈凯歌对于《无极》这部电影十分重视,而且无法容忍任何反对的声音。
然而在国内,因为有柳岩的前车之鉴,很多媒体都不敢找陈凯歌询问此事,怕一不小心再说错话,得罪这位大导演。
而陈凯歌虽然心中气愤,但因为他要带着电影去国际上拿大奖,估计也不想惹太多事,所以心里也一直隐忍着。
04
直到2006年2月13日,陈凯歌携夫人陈红去参加柏林电影节,刚下飞机就遭到了众多记者围堵,询问他对胡戈恶搞的影片有什么看法。
陈凯歌见事情已经传到了国外,让这部电影成了国际笑话,压在心里的愤怒彻底爆发了,厉声表示已经起诉了胡戈,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将这个问题解决彻底,并且说出那句经典名句:
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。
国内也有很多媒体在柏林电影节的现场,于是就把消息传到了国内,并且被各路媒体纷纷转载。
国际大导演要和一个无名小卒打官司,还称其无耻,因为两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,很快成为了国内外的热点话题,很快又引发了一波舆论高潮。
很多人在看到报道后,觉得陈凯歌实在是度量太小,有些大题小做了,毕竟就是一个年轻人无聊时做的一个搞笑视频,虽然视频中充满了调侃的成分,但也不至于对簿公堂吧。
何况胡戈的视频实际也并没有影响到电影的上座率,反而是很多人在看了胡戈的视频,觉得很搞笑,又买票去电影院观看了陈凯歌的大作。
看完后,虽然摇头的居多,但也为电影的票房做出了一些贡献,当然口碑这方面就不好说了。
某种意义上说,胡戈的视频在经济因素上并没有对陈凯歌的电影造成太大损失,何况他也没有想着以此赢利。
所以众多网友才坚定的站在胡戈一边,成千上万人在网上留言支持胡戈,甚至有人提出要众筹资金,帮助胡戈打官司。
而且不光网友,因为事情影响很大,影视圈一些人士也纷纷站出来谈了自己的想法。
05
比如当年和陈凯歌地位相差无几的张艺谋就在采访中被问到:
如果你的电影被恶搞,会怎么处理。
张艺谋谈定的说道:
我不会介意这个问题,我会与民同乐。
不愧是老谋子,一个与民同乐不仅轻松的化解了尴尬,还让众多网友对其包容的精神钦佩不已。
就是不知道陈凯歌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。
张艺谋说完后,年轻导演陆川也出来发声抨击陈凯歌,直言不讳的说道:
这都什么年代了,死了疯了才会压制别人的评论。
此时的陆川刚刚凭借《可可西里》获得了众多荣誉,被认为是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,但他却自称自己是第七代导演的杰出代表。
陆川拍摄的一些影片虽然也有类似陈凯歌的风格,但比起陈凯歌来说更加犀利通达,这或许也是老一代导演与年轻导演的区别。
而且这件事不仅在内地引起了广泛讨论,就连在香港影坛地位很高的曾志伟也来凑了个热闹,他拿出刘德华、梁朝伟主演的经典作品《无间道》来比喻。
说当初这部电影火爆的时候,出现过很多的恶搞版本,但并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妥,在网上改编电影,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过是觉得好玩,这件事很有娱乐性,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。
最后曾志伟还说:
陈大导演怎么会用这件小事炒作呢?
话说曾志伟的质疑确实也有点道理,因为这件事又给电影《无极》带来了一小波热度,从商业利益上来说,陈凯歌并没有什么损失。
不过硬要说陈凯歌要炒作,也不太能站住脚,因为这件事情爆发后,网上近乎全是批评陈凯歌的声音,而且不只是外人,他的老熟人洪晃也来插了一嘴。
06
洪晃是陈凯歌的前妻,在陈凯歌还不是大导演时两人就结为了夫妻,而且洪晃还曾在陈凯歌的成功道路上,提供了不少的帮助。
两人在离婚后,十多年里并没有联系过,但因为陈凯歌的事件发酵后,很多朋友带着嘲笑和讽刺的口吻找她探讨此事,质疑她当初选择男人的品位。于是洪晃实在是忍不住了,写了一篇文章调侃陈凯歌,文章中说:
宰相肚里能撑船,连个馒头都装不下,不就明显变成小肚鸡肠了嘛。
顺便还吐槽了一句,女人嫁人一定要谨慎,这辈子她是来不及了,下辈子一定要注意。
然而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站在胡戈一边声讨陈凯歌,但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说,陈凯歌并没有错,毕竟在他的视频中引用了大量《无极》电影的片段,是否构成侵权这个还真不好说。
胡戈也深知这一点,咨询了律师之后,他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,向陈凯歌道歉,但他并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存在侵权。
说自己只是自娱自乐,顺手练习一下视频制作技术,完全是出于学习目的,完全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纷争,如果真打官司,自己可能会倾家荡产。
胡戈道歉之后,陈凯歌或许也产生了怜悯之心,此后也没有再追究,这场闹剧也就画上了句号。
结语
此事过后,胡戈借着这件事的热度,转行做起了真正的导演,但再也没有做出能超越这部视频的作品,如今连个十八线导演都算不上。
而陈凯歌在沉寂了两年后,接连推出的几部大制作,虽然依旧存在很多争议,但再也没有对观众的批评表达过看法,他在娱乐圈的位置依旧举足轻重。
如今因为一个“馒头”引发的这场闹剧,已经过去了18年了,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,各种吐槽类的视频层出不穷,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。
但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提升,很多视频作者在平台上传的这类视频,仍会遇到各种侵权类的投诉。
尤其是遇到名人状告网友之时,这桩陈年旧事依旧会被翻出参考。
但今时不同往日,视频作者很难再得到网友如此多的声援,大多只能默默赔钱了事,就此让批评的声音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。
普希金曾说:
哪里没有对艺术的爱,哪里就没有批评。
正因为喜欢,所以网友才会浪费时间,浪费精力去批评某个作品。
所以优秀的作品更需要接受批评,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不足,让作品变得更完美。
但在批评时也要做到客观真实,不要恶意揣测,蓄意抹黑,不要逾越法律的底线。
对于此事,您怎么看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您的中肯之言。
文:冰忆风
2006年,陈凯歌怒斥网友无耻,原来是一个“馒头”引发的一场闹剧